ENGLISH

行业内卷下的2021,趋势和机遇在哪里?

JIUSHINI观点
2021-03-17 09:46:52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五年,也是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创新出彩的关键五年。展望2021年,有三大基本趋势决定国民经济走向,七个核心方面蕴含潜在机遇,值得各方关注。

三大基本趋势决定国民经济基本走向

1)   趋势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贸易一体化多叠加


一方面,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同比下降5.6%,服务贸易同比下降15.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1.9%,创下历史新高。出口增、进口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中国参与或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上路,中欧投资协定正式签署,并积极谋划加入CPTPP且已开展压力测试,全方位推进自由贸易,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在实现以内循环为主,构建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内网和全球经济外网双网叠加,且内网越来越强,活跃度越来越高,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拓展提供良好契机。

2)   趋势二:产业结构与供应链调整实现双衔接


产业结构问题将更加突出,调整进一步加速,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技术赋能驱动产业服务的互联网化,预示产业互联网的春天真正到来。内需体系作为战略基点再次被强调,以质量品牌为核心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新模式新业态会剧增。助力本地经济的内循环和连接国际的外循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为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无限可能,更多的产业将会走入国际市场代表中国发出中国声音。但与此同时,疫情将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持续性冲击,缺货、涨价将成为2021年的高频词汇,使得供应链的本地化需求日益突出。总体来看缺乏宏观层面产业结构优化的供应链调整将缺乏活力和动力。新两化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所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持续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更深层次的市场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带动更高质量的发展将成为方向之一。

3)   趋势三:政府改革与国企改革将实现同共振


政府围绕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以评促改、以改促优将趋于常态化,集成式改革成为重中之重5GAI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驱动政府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市管理、助力乡村振兴,将迎来更多、更丰富的场景;信用+”赋能经济运行管理将迎来一系列新应用、新突破;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监管和数据权益资产化及监管将常态化。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将带来大量商业创新机遇,国企依然扮演关键角色,混改、剥离重组、数字化转型、科技投入及利润化考核等将进一步加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进入新一轮突破期,关键战、攻坚战任务接踵而至。

因此,展望2021年:

在全球疫情受控的大背景下,多“网”叠加、双向合一、同频共振决定我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基础延续稳健复苏态势,“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助力经济强势反弹,“缺货”背景下经济韧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需+外需”共推经济走上趋势性运行轨道,伴随而至的是集成式改革的阻力和动力也会加大。


七个核心方面探寻潜在发展机遇

上述三大趋势,具体到区域及产业上,体现为七个核心方面。

1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提速加速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提速推进期,三大湾区对于各类创新要素的吸附能力将全面增强,区域政策趋同以及区域内的人才、资金的自由流动将逐步加快,跨省联动集成式改革成为一大看点,区域内总部经济、主导产业分工以及产业的梯级转移也会进一步加快,高端制造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科创策源地作用也将会更加突出。整体呈现主导产业布局更加科学,跨省合作更加紧密,内部的大循环将会更加显著。

关键词:总部经济[1]、高端制造业、跨区域联动、科创策源地、要素自由流动。

[1] 总部经济(Headquarters Economy),是指一些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2产业重构及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加快

中美贸易冲突以及科技战使得新材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集成电路以及其它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将面临巨大冲击,产业重构及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集智攻关的大背景下,产业多维度集聚整合、跨域合作协同升级已成趋势。可以预见,国家将持续加大各个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全方位赋能以及加大投入以求快速突破。与此同时,如何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提高培育质量、避免造风以及运动化,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产业升级、集智攻关、跨域合作

3后疫情时代出口的马太效应凸显

虽然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整体较好,2021补缺效应带动出口增势不减。然而,市场变化和出口结构已然发生众多显著变化。原材料价格有可能在新一轮周期中出现持续上涨,PPI上升,一定程度降低产品竞争力。而拥有传统分销网络的出口贸易商将在后疫情时代快速恢复重建,众多中小外贸企业可能因缺少订单面临倒闭的风险,各类贸易商整体呈现两极化,马太效应更加凸显,在线贸易何时完全恢复仍有待观察。

关键词:渠道重建、马太效应、外贸分化

4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亟待突破

村基层人才匮乏,大量扶贫资产缺乏持续性管理,乡村振兴任务目标衔接滞后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而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二者有效衔接重点在于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产业互联网赋能万千县域主导产业,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通过500个左右示范区,努力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互联网、示范区

5、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投入占主轴

围绕区域一体化继续开展以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强基补短,全力扩大政府有效投资,是2021年政府投资的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关节能减排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加生态碳汇等等,切实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力度和水平。

关键词:两新一重、碳达峰、碳中和

6、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安全急需突围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重视用户端补贴和研发端激励,以领先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努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聚焦半导体制造、航空工业、 精密机械、生物种业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加大科研投入与企业扶持力度,加快科技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借助举国体制,实施国民联动,联合科研攻关,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进口替代。与此同时,要重点关注两业融合、产业技能人才培育、产教融合、三去一降一补继续,鼓励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靠性,助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引擎。

关键词:卡脖子技术、集智攻关、国民联动、产业链安全

7、大城市的新变局与包容性增长

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众多城市迈入万亿俱乐部,增长动力开始全面转换,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新主题。围绕城市做还是做的问题依然会激起广泛讨论。大都市圈计划和省际以及省市之间抢人大战会成为常态,过渡依赖房地产的城市发展将会受限,需求端楼市政策放松空间不大,城市存量更新和韧性城市规划与建设将日益提上日程,城市智慧化水平将会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增长、韧性城市、智慧城市

 

综上所述  

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来看,在众多行业内卷严重、增量欠缺的背景下,扩大开放、寻求新的增长点成为唯一出路;政府改革进入深水区,跨部门联动、数字化赋能、集成式改革势在必行;产业重构与整合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内外双循环成为国家战略,坚持全面开放引领高标准营商环境、户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众多的改革配套缺一不可;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将解决卡脖子技术、重大技术攻关等纳入创新投入考核,通过创新机制实现国企、民企联动,持续投入510年,集中火力朝着一个城墙口冲锋,必将迎来科创新局面。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大量企业搭乘人口红利制度红利便车实现了从对国外企业的模仿到超越。展望2021,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依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需要从人口红利制度红利管理红利创新红利转变,成为各领域的隐形冠军并批量出海。而隐形冠军需要企业业务更聚焦,机制更灵活,服务更高效。归根结底,只有持续不断的业务创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硬核竞争力,才能打造及巩固在数字经济时代区域乃至全球的竞争新优势。

2021年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我们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上一篇:产业互联网观察第91期|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下一篇:产业互联网白皮书(2020)
联系我们
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